“感冒了?多喝熱水!”
“玩得累了?多喝熱水!”
“拉肚子了?多喝熱水!”
……
無論是感冒鼻塞還是頭暈胃痛
只要你開口訴苦
大概率會收到“多喝熱水”的叮囑
今年夏季
被稱為“補水神器”的“噸噸杯(桶)”火出圈
成為不少年輕人人手必備
但
南京醫學專家提醒:
喝水雖好,卻不能貪多
沒有科學飲水
也會送命
那么究竟該如何“喝水”?
飲水鬧鐘“噸噸杯”受養生人追捧
常坐辦公室的小楊體檢中被查處尿酸偏高,除了常規治療外,醫生給出了“可以多喝水”的建議。但工作忙起來就會顧不上喝水,在朋友的推薦下,注重養生的小楊用上了“噸噸杯”。“大家叫它‘噸噸杯’,跟它的大容量有關。最少500毫升,動輒1升、2升的容量,讓不少人沖著‘噸噸噸’暢快飲水的概念入手。”小楊告訴記者,“噸噸杯”上還標注了相應容量的喝水時間,“這讓不愛喝水的我,總是一到時間就提醒自己,按時間打卡,顯然成為一個飲水鬧鐘。”現在的小楊,出去健身、逛街、在公司開會……“噸噸杯”從不離手。
顯然,今年夏天像小楊這樣的養生人士,并不在少數。隨著“噸噸杯”火出圈,它的銷量更不斷暴漲。記者在不少商圈都能看到‘噸噸杯’專賣店或柜臺,價格在幾十元到百來元不等。在電商平臺上,“噸噸杯”更是動輒月銷過萬,不少店鋪更月銷量直沖4萬件,“大多數買家來購買,基本都是為了健身補水、減肥、或者提醒自己按時喝水,當然也有一些年輕人是被明星同款種草而買了它。”一位單品月銷量4萬件以上的賣家告訴記者。
喝不對水竟會“中毒”致命
隨著“噸噸杯”的出圈,關于它的質疑也隨之而來。根據提醒進行大量飲水,到底有沒有必要?“如果只是日常的喝水,拿此做個參照是可以的。但是運動補水拿這個做參照的話,則沒必要。”南京某健身館專業教練徐天翔表示,“噸噸杯”有它的好處,不必全然否定,但飲水需要根據自身情況而定,不必完全照搬水杯提示,“對于運動補水而言,不建議一下子喝太多的水,否則可能會出現水中毒的情況。”
不僅是運動后,在日常中“水中毒”的情況并不鮮見。上個月,20歲的小李臉上長了幾顆痘痘,聽說多喝水能排毒養顏,連著喝了約2升的水,不久后便覺得頭痛乏力、惡心嘔吐、胸悶氣虛被診斷“水中毒”。因為要做腸鏡檢查,劉女士總覺得水喝少了,便在2小時內狂飲3升水,隨后出現惡心、嘔吐、手腳抽筋、意識模糊的癥狀,緊急送醫救治。、
“短時間大量飲水,血液中的滲透壓會降得很低。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需要有平衡,這時細胞內液就會大量吸水,把細胞外液的水分吸到細胞里面去。關鍵是大腦這個部位,一下子細胞里面進了很多水之后,就出現腦水腫,出現顱內高壓的問題,所以就會有惡心、嘔吐,甚至有抽搐,嚴重的還會導致昏迷。”南京鼓樓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師陳曉甜解釋。
大量水在體內蓄積,就會導致水腫、肺水腫、腦水腫,甚至死亡,“喝水過快會引起心臟負擔加重,導致心慌;如果腎臟接受不了,也會造成急性中毒;在運動后體溫較高的情況下,如果水溫過低,還可能造成胃腸道的痙攣。”徐天翔提醒。
科學飲水學會這些關鍵點
到底如何喝水才科學?中醫專家表示:“雖然每人每天應該攝入上千毫升的水,但這些水不能分一次兩次喝完,而應當分別在全天各個時段攝入。”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確定適合自己的“水量”,“具體到個人,其實大家可以通過自己的小便顏色來判斷:一般來說,若呈淺檸檬色,說明體內水分處于最佳狀態;若小便清澈無色,則應稍微減少水分攝入;若小便呈黃色,則需及時補水。、
水雖好,但也并非所有人都需要補充。“生活中也存在一些限水人群,比如心臟病患者、腎臟功能不佳者,需根據醫囑確定每日飲水量;未滿6個月嬰兒,腎臟功能發育未完全,在母乳充足的情況下,不需要額外補水;支氣管炎、細菌性肺炎等病毒性感染較為嚴重的感冒病患,不建議多喝水,否則可能造成低血鈉癥和液體負載過多等癥狀。”專家解釋,此外氣虛質、陽虛質、痰濕質這三種體質的人大量喝水后會出現脾虛水濕內停的癥狀,“這三種體質的人的共同特點就是不喜歡喝水,即使喝水也喜歡喝熱水,平時比較喜歡吃一些稍微熱氣的東西,感覺很舒服。這類人不要一次大量地喝,可以分次慢慢喝,另外,可以考慮以茶代水喝。”

-
環球觀焦點:【環球財經】市場人氣繼續承壓 紐約股市三大股指30日顯著下跌截至當天收盤,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比前一交易日下跌308 12點,收于31790 87點。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下跌44 45點,收于39...
-
全球實時:【讀研報】平安證券:香港聯系匯率制度失守的可能性很小新華財經北京8月31日電? 平安證券分析師發布研報指出,當前香港聯
-
世界速讀:頭部私募二季度持倉揭曉 高毅資產兩大“頂流”重倉標的浮現高毅資產馮柳對其持倉進行了大幅調整,三一重工、睿創微納、華貿物流等不少重倉股被減持而退出了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航發動...
-
當前頭條:上半年五大上市險企歸母凈利1220億元 同比降逾15%上半年,權益投資市場波動較大,對險資投資收益造成較大影響,這也是部分險企凈利潤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對下半年的權益...
-
每日快看:上市銀行“含AI率”提升 科技賦能持續加碼連日來,多家銀行公布的2022年半年報中披露稱,正強化AI在銀行的應用及賦能,其中AI銀行概念也被提及。
-
環球觀焦點:【環球財經】市場人氣繼續承壓 紐約股市三大股指30日顯著下跌
2022-08-31 08:35:33
-
全球實時:【讀研報】平安證券:香港聯系匯率制度失守的可能性很小
2022-08-31 08:29:10
-
世界速讀:頭部私募二季度持倉揭曉 高毅資產兩大“頂流”重倉標的浮現
2022-08-31 08:27:52
-
當前頭條:上半年五大上市險企歸母凈利1220億元 同比降逾15%
2022-08-31 08:42:21
-
每日快看:上市銀行“含AI率”提升 科技賦能持續加碼
2022-08-31 08: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