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美國初創公司OpenAI推出了ChatGPT,這款運用人工智能(AI)驅動的高級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僅上線5天用戶數就突破100萬,僅2個月后,月活躍用戶數就突破了1個億,成為人類歷史上用戶數增長最快的消費級應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ChatGPT這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現再度掀起了全球對人工智能的關注潮,人工智能本是誕生于上世紀50年代的概念,在過去幾十年中獲得了迅速發展,并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巨大便利,比如,AI可以通過記錄用戶的閱讀習慣和反饋,為其提供更好的個性化服務與體驗等。
但AI技術的發展也給人們帶來了一些“煩惱”,比如,已經有原畫師因為游戲公司使用AI繪畫而失業,也有大型公司因使用AI出現信息泄露風險,但無論如何,AI新時代已勢不可擋,作為普通人,如何才能抓住時代發展、投資的紅利,又盡可能減少AI新技術帶來的沖擊?
5月18日,新京報貝殼財經邀請了中科院信工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林政;安永大中華區數據智能咨詢合伙人季昊;量子之歌研究院院長蘇秦三位嘉賓共同探討上述話題。
AI像空氣和水 影響人們的生活和思維
AI發展至今,已滲入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我們對AI的感受或未必這么直觀,那么,這些年AI到底給生活、生產帶來了哪些變化?
林政認為,AI帶來的變化是多方面的,在生活上,AI可以通過記錄用戶的反饋和閱讀習慣,提供個性化服務,使得人們獲取信息更為高效,智能家居可以執行用戶的語音指令,為其提供天氣、新聞、音樂等服務,同時,AI還可以實時翻譯,便利出國旅行或商務談判;在生產上,AI可以為企業增效提質,比如,很多購物網站都有24小時的AI客服,可以即時回應客戶需求,一些工業機器人還可進行物流分揀,水下作業等,減輕人工操作的風險。“AI也會潛移默化影響用戶的思維,比如,我們已經習慣碎片化的被動式閱讀,這會導致思維變得非線性化,減少深度思考的機會。”
季昊則認為,AI作為新興技術,呈現波浪式向前發展的趨勢,之前大約每20年就會產生一輪由AI科技突破帶來的熱潮。但從2010年開始,隨著社會數字化進程的加速,AI發展也在提速,新技術演變的節奏更快。一方面人們驚嘆于例如alphago、機器人、腦機接口、AIGC等AI技術的突破、感嘆AI時代的到來,另一方面AI其實早就以一種溫和的、慢慢演進、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比如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指紋識別、人臉識別、掃地機器人、智能音箱、智能客服等,都有AI的“身影”,同時,在處理日常繁瑣的工作,AI也成為RPA、智能營銷、智能風控、智能工廠等一系列領域的核心驅動力。AI就像空氣和水,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蘇秦則認為,語音控制、大數據分析、導航等只能是AI對生活影響的一部分,未來,AI將對所有產業造成破壞性創新,可能很多產業會消失,一些現在有價值的產業以后變得沒有價值,所有的創業、投資、理念以及看待企業價值的角度都會發生變化,以GPT為首的下一代人工智能將重構價值,人類的標準化體力勞動將越來越被替代,從這個角度來說,AI不僅改變了生活,還將改變整個社會的結構方式,當前可能是最近幾十年AI最接近改變人類社會的臨界點。
AI之下高度依賴電腦的工作危險了?哪些新職業涌現?
AI給生活、生產帶來的便利已毋庸置疑,但也帶來了一些風險,首當其沖的可能是就業崗位。根據相關報道,隨著AI技術的發展,原畫師、廣告、翻譯、寫作等行業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蘇秦認為,目前來看,有兩類工作受AI沖擊較大,一是高度標準化的行業,因為這完全可以用機械來完成;二是高度依賴電腦的工作,包括翻譯、財務人員、原畫師等,高度依賴電腦意味著這項工作可以通過運行軟件來完成。
不過,AI的發展也帶來了許多新的機會。季昊表示,AI產業鏈上下游非常龐大,大概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數據,數據是AI的“糧食”,訓練AI需要大量數據,在這個層面,人們可以關注高質量數據標注行業,目前,全球的數據標注產業已有約幾十億美元的市場規模;第二是芯片產業層面,隨著AI對算力要求及芯片場景化的需求,一系列專用芯片會誕生,比如可植入式芯片、邊緣AI芯片、便攜式芯片等將在不同場景發揮作用;第三是模型層面,目前,國內大廠都紛紛發布了自己的大模型,這與傳統AI模型有較大差異,市場對大模型學習訓練的人才需求量很大,有這方面經驗的人才備受歡迎;最后是應用層,即通過AI技術實現商業變現,包括toB和toC端的變現,“整個AI產業鏈的市場足夠大,大家可以結合自身專業、能力及興趣,選擇相應賽道進行學習和投資。”
林政則提到了提示工程師這一新興職業,她表示,大模型訓練后會有非常強大的通用能力,但有時它并不能讓用戶滿意,比如,大模型輸出的結果并不是用戶想要的,這可能并不是大模型本身的能力問題,而是使用問題,比如,用戶的提問不是很恰當,這就需要提示工程師的幫助,與算法工程師需要了解模型底層邏輯不同,提示工程師的主要職責是讓機器的認知能力與人類的認知能力對齊,搭建雙方溝通的橋梁。
蘇秦則提出了AI發展之下可能會出現的三類新職業:首先是構建AI世界的選手,包括變成語言訓練、圖像識別等技術流派;其次是設計類選手,因為未來可能每個人在AI世界都需要一個虛擬形象,這需要設計能力;第三則是人工智能訓練師,當前AI發展對相關崗位需求非常大。
上千人發公開信呼吁停止AI訓練 AI未來發展還樂觀嗎?
目前,AI的發展已勢不可擋,甚至引發了科學家的擔憂。今年3月下旬,包括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在內等超過1100名關注人工智能領域的學者、專家、企業家共同簽署一封公開信,信中稱“我們呼吁所有人工智能實驗室立即停止進行比GPT-4更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的訓練,且至少暫停六個月以上。”他們的理由是,目前AI的發展進程“對社會和人類存在潛在風險”。
各國也在加強對AI的監管,在中國,4月中旬,國家網信辦便發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那么,如果從悲觀到樂觀是從1分到10分,AI的未來會是幾分?
對于這一問題,林政給出的答案是8分,“我對AI持非常樂觀的態度,雖然AI對一些職業造成了沖擊,但也創造了許多新的科研機會,剩下的20%是我認為我們對任何技術的發展都要保持敬畏之心,在擁抱新機會時,也要防控其可能引發的風險。”
季昊則對AI的未來長期打10分,短期打8分,“長期來看,我非常看好AI方向,但短期來看,目前生成式AI很火,但具體的商業模式還沒有明確,如此大的投入最終能帶來什么收益還不是很清晰,其中的泡沫有多少也有待觀察,所以,短期我打8分。”
蘇秦也是同樣的觀點,長期打10分,短期打8分,“長期非常看好,AI技術的發展促使人類社會進步,但短期謹慎樂觀,因為在監管、技術突破、算力數據、硬件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確定性。”
編輯 岳彩周
校對 柳寶慶

-
中國海油首個半潛式“雙百”深遠海浮式風電項目并網發電|今日聚焦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0日宣布,文昌深遠海浮式風電示范應用項目成功并網發電,是中國海油旗下首個水深過百
-
全球焦點!【環球財經】歐洲三大股指19日全線上漲 倫敦股指漲0.19%英國倫敦股市《金融時報》100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19日報收于7756 87點,比前一交易日上漲14 57點,漲幅為0 1
-
中煤集團規劃在內蒙古打造千億元級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園區記者從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獲悉,公司擬在內蒙古鄂爾多斯烏審旗圖克鎮打造千億元級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
-
香港交易所將于6月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柜臺模式”_世界速看香港交易所19日宣布,擬于6月19日在香港證券市場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柜臺模式”及“雙柜臺莊家機制”。雙柜
-
世界訊息:北京啟動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伙伴計劃 首批39家成員單位入選北京市經信局19日聯合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發改委共同啟動“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伙伴計劃
-
中國海油首個半潛式“雙百”深遠海浮式風電項目并網發電|今日聚焦
2023-05-20 09:30:12
-
全球焦點!【環球財經】歐洲三大股指19日全線上漲 倫敦股指漲0.19%
2023-05-20 09:35:17
-
中煤集團規劃在內蒙古打造千億元級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園區
2023-05-20 09:35:31
-
香港交易所將于6月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柜臺模式”_世界速看
2023-05-20 09:31:42
-
世界訊息:北京啟動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伙伴計劃 首批39家成員單位入選
2023-05-20 09:21:56